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在我们身边也有多起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尚不成熟,他们既有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知识、新观念的灵敏性,又存在着辨别是非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较低、对许多人生问题观念模糊等问题。这样的不成熟主要表现为情感上易怒、不稳定、易急躁,意志不坚定,却又独立意向强烈,所以容易因为一点小事或一念之差糊里糊涂走向犯罪。
学校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工作,可以使未成年人知道善与恶、是与非、道德与不道德的界限,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抓重点、落实处、看细节,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等一切力量,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抓育人教育,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近阶段主要落实了以下重点工作:
1.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机制。
以学校校长室为主要领导小组,各年级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落实到各班班主任,加强结合社会、家庭等有效力量,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网格化、经常化、制度化。
2.加强重点对象摸排、分级分类进行矫治。
以班级为单位,对全校学生进行基本摸排,针对摸排中出现的不同类型问题学生进行分类,充分发挥德育处、心理德育导师、班主任的职能作用,把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3.组织师生开展“两法”学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师生开展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利用晨会、班队课、专题讲座、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写感悟等一系列有效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4.组织法治副校长上好法治课,发挥专业职能
定期邀请我校法治副校长——盛泽派出所商警官来为学生上法治课。商警官结合盛泽周边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实例,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浅显易懂的让学生认识到如何保护自身、如何远离犯罪、如何守好道德底线。学生对警察叔叔天生的认同感、敬佩感、信服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预防违法犯罪。
5.加强与社区、关工委等部门协同育人功能
我校与社区、关工委协同开展了多次思政教育活动。走访慰问“五老”、寻访“人福新农村”、探寻“严墓”、听岳爷爷讲过去的故事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树立榜样、找准方向、健康心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6.开展校园欺凌防治专项行动
大力开展校园防欺凌活动,开展“认识校园欺凌”,“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如何预防校园欺凌”、“遇到校园欺凌我们怎么办”等系列主题班队,再邀请“苏州市林老师团队”主要成员苗无名老师、我校法治副校长来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切实扫除校园欺凌事件。
7.加强安全自护教育,预防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
发挥全员育导的作用,结合家庭教育,全学科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自护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反诈教育、消防地震教育、校园欺凌教育、扫黑除恶教育等等,把这些与学生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未成年人加强教育,既是学校、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继续积极探索,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巨大合力,依靠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营造和谐干净、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