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实施方案》、苏州市教育局《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 “润心”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坛丘小学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我校是吴江区第二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办学经验,在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指导中心共同研究下,大力打造“润心·心星湾”心理健康教育品牌,特制定我校“润心”工作实施方案。
一、强化组织管理 落实主体责任
由校长室牵头、科室同频参与,制定我校联席会议和专班制度;制订“润心”行动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强化学校各处室责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清单。
每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以及重要节假日前后期召开专班会议,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研判,听取条线汇报,及时商量问题解决策略,并由专人落实,及时解决问题。建立健全落实推动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中的重要一环。在制度管理和计划指导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认真执行、落到实处,赢得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为“家校村社”联合共育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二、落实师资资源 加强实事项目建设
学校要寻求各种渠道,向师生和家长宣传省、市、区各级心理援助热线,并根据年级分布和专兼职教师分配,在各年级中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并给公示联系方式,便于学生和家长进行咨询,确保学校师生、家长各类心理公益热线、心理援助方式,知晓率达 100%。
学校积极与公安(法治副校长)、司法(校律师)、医疗(卫生副校长)、妇女保护等部门高效联动,对危机事件及时给予援助。
着重加强家庭教育咨询师团队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两个队伍的建设,继续与谷仓心理以项目合作的形式开展系列化课程培训。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吴江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扩大教师队伍。现有持证的心理加纳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要积极参加区教育局和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进阶培训;选派心理骨干和班主任骨干教师参加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心理和家庭教育指导两个团队的培训。不断加强骨干教师队伍水平提升。
三、规范过程性管理 推进心育工作扎实开展
根据国家课程规定,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单周班队课,双周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上课。
结合我区工作,积极推行“润心”“五个一”行动,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社团、心理健康月等途径,确保每生每学期接受至少10课时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课程100%全覆盖,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学校建成了达标心理辅导室,设施设备齐全,每天早晨、中午、晚延时和课间开放,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走进心理辅导室接受辅导,值班教师严格执行个案保密规定,规范化做好来访学生个案记录。
进行动态“全员排摸”,特别是在开学、节假日、考试前后以及春秋季节等时间节点开展好排摸。建立“危机防护分级预警制度”,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做到分层建档,分类管理,分级辅导。对须重点关爱的学生由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德育导师、任课教师、心理委员、关系较好同学和学生家长等组成的干预工作小组,科学实施危机干预。对心理危机学生采取“一生一档”“一生一策”,全程跟踪、科学干预。
三到六年级,每班配备 2 名(男生、女生各 1 名)心理委员,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和心理委员培训,建立朋辈辅导机制。在校突发心因性意外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学校每年组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参加进阶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习,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提升育人和指导能力。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科教育双教研活动,增加面向班主任、青年教师的具有针对性心理专题培训。
制定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实施方案,构建“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向导等全面发展指导工作。全体党员教师带头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从多方面关心特殊个案或团体。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在5月中下旬至6月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月系列主题活动。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和沙龙等活动,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尝试创编校园心理剧、营造良好的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生命健康成长的氛围。
四、建立家校社联合共育 促进家庭育儿能力提升
建设具有坛小特色的“智慧家课堂 共融教育”家长学校,统筹家庭教育师资力量,实现校内外家庭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延伸,不断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丰富家庭教育资源,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并经过一年的专题化课程培训,有效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在重点落实“双减”、积极推进“五项管理”、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方面下功夫。用好集团校心理健康教育每月专题推送,“江苏名师空中课堂·家长课堂”“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家长学堂”等各类家长学习资源,常态化地向家长提供公益的、丰富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成长课程。
建立多部门联合教育机制,畅通教育渠道,对特殊家庭和学生的教育,由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开展“爱心来敲门”联合家访行动,每学期至少开展 1 次全员家访。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父母信箱”“亲情包裹”等多种方式畅通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警示教育作为家长会必讲内容,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开展“医教联合”行动。加强与卫生副校长和心理健康专家的联动沟通,建立个案矫治绿色通道协同机制。学校成立教师和学生帮扶小组,对身心特殊情况的学生,科学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心理辅导以及相关治疗和学业指导、伙伴互助。
五、落实双减、科学评价、抓好教育生态
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坚持“五育”并举,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提升师生校园生活质量,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校联动,做好“减负增效”工作,在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中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形成家校联动机制,有效遏制学生近视率、肥胖率的上升。
丰富课后服务,增加科技科普类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用好集团校统一研制的“亲子陪伴手册”,倡导每天“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实施师生、亲子每日有效陪伴机制。
在集团校和每月督导、家委会的全面督导下,严格执行招生政策,规范招生时间、范围、计划和程序,推进依法、规范、阳光招生无一例违规违纪招生行为。
六、加强管理 定期研判 确保活动实效
建立定期研判机制。积极创设安全轻松的学校环境,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积极倾诉、专注倾听、有效沟通,增进融洽和谐的关系。任课教师每天应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异常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表现,班级组每周至少做一次研判,年级组每半个月进行一次集中研判,学校每月进行一次集中研判,有效遏制校园危机事件发生,较好控制了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比例,有效达成家校社联合共育的教育模式。
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
2023年8月